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寻访赣傩源头 纵观傩面古今
发布时间:2019-07-13

  

人文学院寻访赣傩源头 纵观傩面古今

(人文学院记者 唐媛媛讯7510,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傩面具资源开发实践队一行人深入江西省萍乡市、南丰县、婺源县等傩文化之乡,领略探索古傩风韵,与瑰丽的傩面具近距离接触,通过实地走访,与当地从事傩文化的工作人员、手艺人、村民一同探讨傩面具发展未来。

傩面具作为“傩三宝”(傩舞、傩庙、傩面具)之一,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易于产业化开发的部分,它植根于民间,凝聚和积淀了民众世代人的审美情趣,是一项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而萍乡傩在赣傩中遗存最为丰富,各乡镇现活跃着傩面具雕刻艺人100多人。 而南丰县不仅有明代傩神庙,沿袭古老的傩祭仪式,且有着百余种傩面具。婺源县以傩舞闻名,而戴面具表演是傩舞显著特征,现存面具200多个

75日上午,队员们前往位于赤山镇丰泉村的石洞口傩庙,感受当地的傩文化。石洞口傩庙是萍乡傩庙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傩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其主体建筑古朴,坐落于盘根错节的古树前,庙前的风雨亭常年香火不断。入口通道侧面刻者捐款人姓名的石碑已经有些斑驳,傩庙两侧为傩文化展品馆,对面建有戏台。在石洞口傩庙,我们见到了傩庙内一位守庙人,谈话间他打开傩庙侧门,带着队员们进入傩庙内厅。内厅满满当当放置着色彩各异的傩面具,面具种类众多,古朴粗犷,形神兼备,每一个傩面具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神氏,其在古时作为一种神的图腾崇拜,流传至今,已经完全化为当地的一种文化。

(图为队员在守庙老人指引下参观傩文化展品)

75日下午,队员前往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傩文化继承人赖明德先生以及其子赖光华,进行傩文化相关调研。赖先生向队员们展示了陈列在家中的傩面具,这些面具风格古朴粗狂、雕刻细腻、造型夸张、形态兼备、色彩俏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作品也不断吸引国内国外众多学者前来学习考究。随着采访的深入,赖明德向我们提到了如今傩面具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政府扶持不力、资金短缺、缺乏优秀平台等。队员们赖先生积极探讨傩面发展的新契机

(图为队员与赖明德先生交流)

78上午,队员们来到了婺源县图书馆,图书馆有关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带领队员们来到位于图书馆二楼的陈列图书室,介绍有关图书、资料、县志等内容。队员们认真仔细查阅有关资料,并影印留作备份,作为研究的一手资料。

(图为队员们在婺源图书馆查阅资料)

78日下午,傩面具资源开发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位于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非遗馆新落成不久,暂时未对外开放,实践队跟着导航找到了馆址,并受到了非遗馆负责人施先生的热情接待。队员们就非遗馆中傩文化的相关情况与负责人施先生进行热切交流讨论。施先生在交谈中队员们普及了婺源傩面具的悠久历史和背景知识,提到婺源傩面具目前发展现状时流露出惋惜之色,告诉队员们,婺源有专门的傩面具雕刻厂,其以樟木为原材料,但是由于近年来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存下来的也不多,大多都改做了其他产业。

(图为队员们与施先生在非遗馆一口大厅前合影)

为期六日的调研之旅让队员们与不同傩文化守护者们围绕不同的傩面保护和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谈和讨论此番赣傩之行收获颇丰

(记者:朱丽玮 责编:通讯社唐媛媛)

退稿:1.开头的记者为作者名字,请通讯员注意标准格式2。内容流水账,请不要按照时间写上午下午干了什么事,新闻稿不是写日记